logo

·中文版·English

|企业邮箱 |OA办公系统

行业动态

核心产业

民航运输金  融

航空置业通用航空

航空制造文化旅游

航空物流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如意西路交叉口向北100米航空经济服务中心
邮编:450000
电话:0371-87519086
传真:0371-87519086
网址:/


航空经济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 航空经济

在业绩持续向好中向新求质

时间:2024年10月02日   来源:

9月,国内各上市航空公司和机场陆续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自今年初以来,航空出行市场呈现持续回暖的态势,有力地提振了民航领域上市公司的业绩。从已披露的半年度报告及业绩情况来看,国内3家上市航空公司和5家上市机场实现盈利,其余上市航空公司和机场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亏。这一积极的态势不仅体现了航空运输业的发展韧性和巨大潜力,也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市机场有望转向周期复苏

自今年初以来,得益于春运、暑运、中秋国庆等假期出行需求增加,以及国际航线的新开和恢复,民航运输生产回归自然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航班起降架次分别达到7.0亿人次、941.7万吨、605.0万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6.22%、118.20%、106.81%。

我国上市机场披露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7家上市机场共实现营业收入143.26亿元,总体态势向好。从净利润看,7家上市机场中有5家实现了盈利,且大部分机场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增长或大幅减亏。其中,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厦门空港均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515.02%、177.04%、416.31%、50.36%。美兰空港在2024上半年净亏损较去年同期下降390.01%;首都机场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较去年同期下降63.85%,均实现了大幅减亏。

首都机场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主营收入同比实现了大幅增长:2024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26.8亿元,同比增长35.2%,与去年同期相比减亏63.9%。其中,上半年机场航空性业务收入为12.86亿元,同比增长41.3%;非航空性业务收入为13.98亿元,同比增长30.1%。

在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国栋看来,下半年各机场如果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可以围绕以下几点发力。“一方面,各机场应进一步优化航班调度和资源配置,提高机场整体运营效率,吸引更多的航班和旅客,从而实现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在非航空性业务方面继续挖掘潜力,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占比。此外,机场还应严格控制运营成本,合理降低能源消耗、物资采购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同时提升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多位业内专家强调,国际市场的恢复对于机场实现盈利至关重要。

从半年度报告数据不难看出,上海机场凭借其在国际航线上的强势恢复,成功吸引了大量国际旅客,其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高达1632万人次。“从地理位置上看,上海机场航班覆盖国内主要大城市仅需2小时、亚洲5小时、欧洲和北美10小时内到达,通达国内外众多主要城市。同时,上海浦东与虹桥机场的国际及港澳台航班日均达566班次,同比增长91.2%。再加上中国已与多国签订互免签证或简化签证手续协议,促进了国际航班数量和客流量的增加”。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机场管理系教授张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机场应密切关注国际航空市场的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国际航线的恢复和发展。

国际市场的恢复发展直接影响着机场的免税业务。自今年初以来,受免税行业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变化的影响,免税行业经营渠道由原来的口岸免税为主变为“离岛+口岸+市内+电商”等多渠道模式,口岸免税市场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今年上半年,上海机场相关免税合同收入6.4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32亿元。张凤分析认为:“尽管免税市场面临竞争,但随着国际航线的持续恢复发展和免税合作模式的实施,上海机场2024年全年的免税业务收入前景依然乐观。”

白云机场2024年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4.38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58亿元,是除上海机场外净利润排名第二的上市机场。今年上半年,白云机场飞机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24.84万架次、3665.28万人次和114.05万吨,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不仅体现了公司运营效率的提高以及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增强,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民航业整体恢复的强劲动力。

上市航企不断提升市场适应能力

在当前全球民航业复苏的关键时期,国内各大上市航空公司也展现出了各自在经营策略上的调整和市场适应能力上的差异。2024年上半年,国内7家上市航空公司有3家实现盈利,其余4家通过多种措施均实现了减亏。

具体来看,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三大航企上半年营业收入达2285.09亿元,其中南方航空营业收入最多,达847.9亿元,同比增长近两成,亏损同比收窄57.29%。中国国航、中国东航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95.2亿元、641.99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三成和近三成,净亏损同比分别收窄近两成和超五成。今年上半年,海航控股实现营业收入317.43亿元,同比增长14.86%,减亏幅度为60.27%,剔除汇兑损失后已经实现扭亏为盈。

从航空运输业整体看,减亏成为今年的关键词。记者从中国航协2024年第二季度理事单位信息沟通会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航空公司整体同比减亏124.2亿元,共有13家航空公司实现盈利,其中有2家航空公司利润超过10亿元。

“尽管面临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挑战,不同航企的表现依然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分化现象”。民航新型智库专家于占福分析,大型航空公司的定位是网络型全服务航企,宽体机数量较多,较为全面地覆盖国内干线及与中国相连接的国际干线市场。在目前的形势下,收入机会和收入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很多运营成本属于固定成本,缩减弹性较小,最终造成其财务结果承压。

基于上述情况,多位业内专家建议,下半年,各航企应从市场拓展、产品创新、企业运营等多个维度出发,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策略。具体来讲,航企应继续深耕国内旅游市场,特别是在节假日和重要活动期间,通过优化航线网络,特别是增加三四线城市的航班密度,以拓宽客源渠道,满足更加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同时,航企应根据不同旅客群体的需求,推出高端经济舱、家庭舱等差异化服务产品,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不断提升旅客体验。

得益于主基地位于海南的优势,海航推出的“自贸港快线”产品可以为旅客提供更优质的机型、专属地面和客舱服务以及灵活客票权益。业内专家预测,海航未来有望从免税航油、优惠税收环境、人员货物流动、航权开放与原辅材料免关税等多个方面享受海南自贸港建设红利,进一步推动海航控股降本增效。

值得关注的是,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中小航企以及支线航空公司华夏航空在今年上半年均实现了盈利。“这些中小航企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以及灵活的航线拓展策略,延续了去年的盈利态势,展现了民航业的韧性与活力。”李国栋告诉记者。

半年度报告显示,春秋航空通过精细成本控制和差异化经营策略,提升了盈利水平。吉祥航空通过积极扩展国际航线并实现显著营收增长,同时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上取得提升,有效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华夏航空则通过新开支线航线和优化航班安排,有效增加了航班量和旅客运输量。目前,华夏航空已实现国内航线与国际航线并重,独飞航线占比较高,从而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上市航企的半年度报告也揭示了航空运输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大型航空公司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调整,正快速走向复苏。而中小航空公司则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模式和市场适应能力,在逆境中寻找到盈利的空间。未来,航空公司的发展将更多依赖于其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战略调整的及时性。

民航业下半年将延续恢复态势

今年暑运旺季和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让民航市场一片“红火”。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民航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3.5亿人次,同比增长23.5%。面对年初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的6.9亿人次的旅客运输目标,下半年全行业仍处于实现年度目标的冲刺期。

进入下半年,特别是7月1日~8月31日的暑运旺季期间,民航累计运输旅客达到1.4亿人次,显示出国内市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不仅抵消了国际市场的疲弱,更为航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营收提升。”于占福分析。

在多位专家看来,暑运期间,上市机场和航企的业绩预期也将随之提高。特别是那些已经实现盈利的机场,可能创造季度利润的新高点,而一些面临运营压力的机场也有可能在第三季度扭亏为盈。对于航空公司而言,暑运期间的市场表现是检验其航线网络布局是否与市场需求形成最佳匹配的关键时期,决定了其能否进一步实现季度性持平甚至盈利。

暑运期间,国内航空运输骨干网支撑作用明显,进出港旅客量较高的机场有广州白云、北京首都、上海浦东、深圳宝安、成都天府等机场。支线航空运输市场火热,随着“民航+文旅”融合发展和县域旅游走俏,今年祖国边疆地区和三、四线中小城市也吸引了更多航空旅客。同时,航空公司也在需求旺盛的旅游航线上及时加大了运力投入,一些热门航线航班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中秋国庆假期,民航市场延续了旺季市场态势。2024年中秋假期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506.9万人次;国庆节假期期间,全国民航累计发送旅客近1610万人次。中秋国庆假期后,民航市场将进入传统的淡季。面对淡旺季需求的大幅波动,如何让淡季不淡,成为摆在各航企和机场面前的一大课题。对上市航企和机场而言,在成本控制和创新投资方面的决策至关重要。

近年来,民航业正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寻找更大的发展机遇。今年8月底,民航局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各机场要眼睛向外,结合《指导意见》中‘3+7+N’的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要求,明晰自己的定位,进一步拓展航空市场,争取国际航班恢复和新航点开辟。”张凤建议,“同时在持续丰富和完善机场商业格局和商业业态、提高航空性和非航空性业务收入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运营成本,向成本要效益。”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止一位专家表示,面对民航运输季节性波动,航空公司应灵活调整其航线网络布局,并在淡季通过增加热门旅游航线的航班频次和利用价格策略来吸引更多旅客。

此外,结合旅游景点、住宿和交通服务等资源,航空公司可以探索推出综合性的“航空+”产品,持续优化旅客的出行体验。这些策略不仅能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而且能为航空公司提供新的增长机遇和发展可能性。

2024年下半年的航空运输市场发展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藏着很多新机遇。无论是通过创新和成本控制来提升竞争力,还是借助旺季的优势实现业绩的飞跃,抑或是在淡季寻求新的增长点,每一步都考验着民航业发展的智慧。在未来的路上,只有那些能够不断适应变化、敢于创新突破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迎接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